这个念头,程安然不是今天才有。
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,她躺在床上,脑海中也曾模糊地思考过未来,只是始终缺乏清晰的规划,只知道要按部就班地高考、上大学、找工作……
直到今天在医院与董医生短暂交谈,她心中的迷雾仿佛被轻轻拨开了一些。
程安然第一次想象,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像董医生那样,拿着手术刀,镇定自若地站在手术台上,会是怎样的场景?
那样的未来,她好像有点期待。
程母被女儿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,想到如今躺在病床上行动困难的程父,心中既欣慰又酸楚。
“当然好啊。然然,妈没什么文化,但只要是你真心想做的事,妈都支持你。”
看着程母泛红的眼眶,程安然走上前轻轻抱住她:“妈,谢谢你。”
“你这孩子,这有什么好说谢谢的,妈就你一个,不支持你支持谁?”
程母像小时候那样,抬手摸了摸她的头,语气中满是骄傲,“再说了,也不是谁家孩子都能考上一中的,咱村里你可是头一份。你从小就比其他孩子独立,又有主见,妈有时候还得听你的呢。”
程安然忍不住笑起来。
程母看着她,将泪意咽了回去,一个劲儿地把人往房间里赶:“去去去,别歪缠了,赶紧写作业去,妈洗碗了。”
程安然就这么被推着进了房间,程母还贴心关上了门。
随着“砰”的一声,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。
程安然坐到书桌前坐下,思绪却难以平静。
尽管她总是嘴上说着压力不大,可心里比谁都清楚,以她目前的水平,想要在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中名列前茅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她向初中老师打听过,城里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前的那个暑假,通常会报名参加补习班,提前学习高一的课程。
尤其是那些初中学校本就不错的学生。
无论是家里还是他们自己本身,在这方面都很有竞争意识,所谓“赢在起跑线”。
甚至有些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还会为孩子聘请私人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。
程安然知道自己无法与他们相比。
她既不是那少数的天才,也没有家庭资源可以依靠,想取得好成绩,就只能凭借勤奋努力,去一点点弥补差距。
整个暑假,她几乎都在打工和照顾程父之间奔波。偶尔程母生意忙不过来,她还得去菜摊搭把手。
尽管如此,她还是像挤海绵一样,抽空把借来的数学和理综三门必修一教材看了一大半。
因为早就打定主意要学理科,她对文综的几门课只是浅尝辄止,没有花费太多心思。
剩下语文和英语,前者一向是她的强项,倒不用太担心,按部就班跟着老师的节奏背书就行。
唯独英语,程安然一度为之头疼。
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从师资力量来说,乡镇中学肯定比不上城里的学校,尤其英语还是外来语种。
就拿她初中学校来说,很多英语老师岁数都大了,年轻教师极为稀缺。大部分老师的发音还带着浓厚的口音,甚至连音节都发不清楚,更别提从其他方面为学生拓展知识储备了。
所以英语一直是程安然最为薄弱的学科。
这点从中考分数上就能看出来。
若不是当初她逼了自己一把,在考前把所有单词都背了个滚瓜烂熟,她的英语成绩恐怕会比现在更糟糕。
偏偏英语在高考中占的分值还不小,整整一百五十分,几乎抵得上理综的一半分数。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。
“6-1=0”——想要拿高分,就不能有任何一门拖后腿的科目。
为了不成为偏科严重的“瘸腿巨人”,整个暑假,程安然都在同英语艰难“作战”。
每天上午早起一小时,什么都不干,就坐在书桌前背单词。
她没有去找课外的生僻词汇,而是直接翻开英语书最后的单词表,从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个单词开始挨个背诵。
除了扩充词汇量,每天餐馆打烊之后,她还会边洗碗边戴着耳机听录音,默默地跟读模仿,仔细揣摩录音里的语气和语调,尝试把曾经那些烫嘴的发音给纠正过来。
当然,一两天的坚持很难看到明显成效,但当她一如既往地坚持了整整两个月后,再回头去听从前的跟读录音,突然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。
而且还是突飞猛进的那种。
努力换来进步,是一件特别激励她的事情。
尽管现在她依旧会被一些多音节单词弄得头疼不已,但那种一想到英语就满心发憷、甚至想要逃避的心理,已经不复存在。
程安然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十分满意。
有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,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就好。
今天也和往常一样。
程安然在书桌前坐下,先是花一个小时,把学习计划上的单词背完,然后预习明后两天各科要上的内容。
等完成这一系列学习任务,时间才刚刚九点出头。
期间,程母敲门进来送了一次水果,见程安然正在用功,没有出声打扰,只是轻手轻脚把盘子放下就出去了。
程安然看了眼钟表,感觉时间还早,于是抽出一张前几天刚买的英语单元自测卷,开始刷题。
不同于其他几门需要更深入地进行学习,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,英语主要考查的是词汇量以及语法。
英语语法程安然目前还没怎么接触,不过单元自测卷侧重于词汇的考察,她通常用它来检验自己单词的背诵效果。而且在做阅读题时,遇到的生词还能帮助她增加课外词汇量,一举两得。
等做完自测卷,并核对完答案,表盘上的时针已经悄悄指向数字十。
不知不觉,十点多了。
程安然放下笔,伸了个懒腰,余光瞥见桌角的金猪存钱罐,忽然想起什么,急忙拿起手机给齐霏发了条消息。
希望这个点对方还没睡。
程安然抱着手机等了一会儿,终于在五分钟后等到了回复。
齐霏发来一张搞怪表情包:「不要慌,问题不大.jpg」
程安然拧了拧眉头,正想打字询问,就看见上面显示着“对方正在输入中……”
于是停下动作,耐心等待。
「齐霏:宝,有时候不能这样客气的。」
这已经是今天第几次听到“客气”这个词了?
程安然都有些记不清了。只记得白天的时候,顾砚书也说过让她不要太客气。
程安然指尖停在屏幕上,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复。
齐霏那头打字飞快,很快,微信提示音再次响起,又有新消息跳了出来。
「齐霏:你想想顾砚书一路上有提过车费这两个字眼吗?」
程安然仔细想了想,好像确实如此,一路上真的没有人提及过车费的事情。
「齐霏:我跟你打赌,你直接还钱,他肯定不会要。」
「齐霏:如果你觉得过意不去,我们明天可以去小卖铺买点零食送给他们,和还钱是一样的。」
「齐霏:而且还能拉近关系。」
「齐霏:坏笑.jpg」
程安然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看了片刻,回复:「ok。」
……
放下手机,程安然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。
她列好明天的计划,将桌上摊开的课本和资料收拾好,打算洗澡睡觉。
离开房间前,她从存钱罐里拿出一张五十元的纸币,塞进书包最里面的夹层,预备用做明天买零食的钱。
正要合上存钱罐的盖子时,她又犹豫了。
毕竟是七人座的商务车,分摊下来的车费肯定不便宜,五十块钱不一定够。
思忖片刻,又掏了一张五十,这才把盖子拧紧。
第二天,程安然比昨天起得稍晚了一些,但也没晚太多,因为得赶在早读课之前到校。
不过,今天程母在家,程安然换好衣服从房间出来时,早饭已经准备好了,她洗漱完坐下就能直接吃。
程母将煎好的鸡蛋盛在盘子里摆上桌,对正在喝稀饭的程安然道:“然然,上午妈去医院照顾你爸,等吃完早饭咱们一路走。你中午也别两头跑了,在教室里多睡会儿,下午上课才有精神。”
程安然闻言愣了一下,没有立刻回话。
程母见她吃饭都能走神,脱掉围裙,伸出手指在她脑门上点了点:“怎么回事?这两天总是魂不守舍的。”
程安然被迫回过神来,胡乱找了个借口:“没什么,可能是昨晚看书有点累了。”
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理由,在父母面前永远是“必杀技”。
一听这话,程母果然不再追究,只是叮嘱道:“下次别看书看太晚了,眼睛都要看坏了,要学会劳逸结合。”
程安然点点头。
程母给她夹了个煎蛋,转头看了一眼钟表,催促道:“行了,快点吃吧,一会儿还得赶车,误了时间司机师傅可不等你。”
程安然此时也顾不上许多,只能含糊地应了声好。
但愿不会这么巧就遇上了……
也许是老天爷真的听到了她的心声,今天去学校的路上格外太平,什么意外状况都没发生,也没有遇到顾砚书。
程母提前两站下了车,换乘别的路线去医院。
程安然目送她风风火火的背影远去,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知女莫若母。
如果真的不巧遇见了顾砚书,她根本没把握在程母面前装得毫无破绽。从小到大,每次她犯错心虚,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眼神,程母就能看穿她的所有心思。
她她被看穿倒没什么,但她不想连累顾砚书。毕竟他从始至终什么都没做错。
如果因为她那点不该有的念头,平白给他惹来一身是非,以后在学校里她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。
……
另一边,程母下了车,脚步匆匆地朝着另一个公交站牌赶去。
忽然,身后传来两声短促的喇叭声。
她回头一看,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:“诶,董医生,这么巧啊!”
“早。”董云舒将车停在路边,缓缓降下副驾驶的车窗,笑着跟程母打了个招呼。见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,便问道,“这是要去医院?”
“是啊。”程母笑着点头,“去看我家老程,顺便给他送点东西。”
“那正好,上车吧,我也去医院,顺路带你一程。”
“这多不好意思啊。”程母有些犹豫。
董云舒没给她拒绝的机会,催促道:“快上来吧,这条路前面有探头,车不能停太久。”
一听可能会被罚款,程母当下也顾不上推脱,二话不说就拉开车门坐了上去。
董云舒等她系好安全带,一脚油门,黑色小轿车迅速汇入车流中。
车上,程母看着沉稳低调中透着奢华的内饰,两只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,只能老老实实地放在腿上,坐姿拘谨得像个上课时乖乖听讲的学生。
董云舒察觉到她的不安,放缓语气问:“昨天然然来我办公室,我把程大哥的情况都跟她说了一遍,她回去告诉你了吗?”
“说了,说了。”
程母忙不迭点头,“我昨天还跟然然说呢,你爸这回大难不死,真是多亏了董医生。”
“你们母女都太客气了,其实没什么。”董云舒看着前方的道路,态度很随和,“当医生的要是不能救死扶伤,也没必要穿这身白大褂了。”
程母知道董云舒不是那种看重荣誉和名声的人,默默把这份感激藏在了心底,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。
车内安静了片刻,程母正想着找些话题聊,忽然瞥见后视镜上挂着的照片。
照片里,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单手抱着篮球站在树荫下,眉眼间的神态与董云舒有几分相似。
程母问:“董医生,这照片上的是你儿子?”
正好遇到红灯,董云舒抽空看了照片一眼,点头:“是啊,这不,刚刚把他送进学校,我才往医院赶。”
“长得可真好看。”程母称赞道,“我还头一回见这么有精神气的孩子,瞧着个子也挺高。”
聊起孩子,每个母亲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,董云舒也不例外:“放假那两个月,我没事在家给他补了点钙,前两天量了一下,发现个头又往上蹿了一截。”
“这瞧着快有一米八了吧。”
“是啊。”董云舒笑道。
程母露出惊讶又羡慕的表情。
她和老程的个子都不算高,只能说是普普通通,以至于作为两人女儿的程安然身形也略显瘦弱,在这个年纪也才堪堪过了一米六。
现在的孩子从小营养就好,原本一米六的身高不算矮,可一旦放在同龄人群里比较,就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。
程母一直想着找些法子给程安然再补补营养,趁着还能发育的年纪,把身高长到一米六五到一米七,无奈尝试了许多方法,都收效甚微。
现在一听董云舒这话,不禁眼前一亮,连忙追问起细节来。
董云舒也毫无保留,把自己的方法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。
其实总结下来,就是食补、钙片加运动,只要营养跟上,个子自然而然就上去了。
紧接着,她想起了什么,嘴角微微上扬,语气透着点意外:
“说起来,我们两家还挺有缘分。昨天看见然然穿的校服,我才知道原来她和我儿子在同一个学校。”【请收藏南瓜小说 ng8.cc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】